本書算是專欄文章集,每篇只談一個主題,而且不會太長,適合看完一個段落以後好好思考。
這裡面談了很多議題-中老年人眼中的年青人、稅改正義、高等教育的失敗與未來、民主社會中代表直接民意的公投,以及台灣該如何與中國同行。若你是剛要踏入社會的新鮮人,或是在高中職、大學裡接觸到某些社會或歷史課程,而對當今社會議題有興趣的高中職生和大學生,這本書很適合當作理解台灣社會的入門指南。
以前很多人認為這個社會上非藍即綠(現在多一道白色),因此在野最有效爭取目光的口號之一是:拼經濟。但台灣只有經濟這個待解問題嗎?高等教育不符社會需求,資深企業家不願冒險,都是現在產業規模無法大幅擴張的原因。從千禧年到現在將近十九年,資訊套利(information arbitrage)的模式已經無法再輕易創造出獨角獸,Google、Facebook等大公司將大者恆大,那台灣未來該如何在世界的舞台上取得一角呢?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想辦法摘取更高的水果,也就是轉型為知識經濟,雖然這需要更高的投資成本與更多的時間,但未來的報酬也將會更豐收。
雖然談了很多議題,但畢竟是專欄文章,其實裡面的論證並不嚴謹,也沒有數據、圖表等參考來源佐證;若不是對該議題有深刻的理解,我會建議你要帶著懷疑的立場來閱讀,不僅是懷疑身邊的長輩想對你說的話,還有本書作者想說的話。
例如在〈公投門檻不該太低〉談到公投時,他認為美國公投制度的一大結果是財政弱化,因此二○○八年金融海嘯時,財政受創最大的幾個州都是最愛公投的州。公投的確不是作為直接民主最完美的手段--甚至民主也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但將財政受創大歸因於公投,卻沒有任何數據佐證,甚至沒有比較其他州受創的幅度圖表,使得這段推論很難讓人信服。更不用說,每個州對於公投(referendums)和倡議(initiatives)的規定也不一樣。相關不代表因果,是統計學中很基本的常識。
還有在〈「投資自己」的潛台詞〉談到可以取代超商店員的自動化系統時,作者認為初始研發,平日維修與升級都相當昂貴,但他沒談到的是,人工越來越貴是趨勢。而且雖然他認為自動化會昂貴的原因,是因為該系統要與人互動,但事實上消費流程是可以被制式化的。例如當今有越來越多速食業者引進自動點餐機,大賣場也逐步在測試自動結帳機,甚至有超商業者已有無人商店示範點。事實上,自動化早已是趨勢。
還有〈兩岸競爭力 VS 全球競爭力〉,作者認為只把目光放在中國,什麼都拿來和中國比較是很狹隘的想法;我們的目標要放在全世界,要比較的對象應該是所有國家才對。
這本書就像沒有附贈解答的習題本,拋出了很多問題,但大多數都沒有解答,或是解答的過程有些跳痛,但其推論的過程與論點,還是值得讀者細細思考。為了摘到更高的水果,台灣必須要開始思考該如何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在世界的舞台上站得更高。🌵
- 書籍資訊
- 書名: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 isbn:9789863982999
- 版次:1
- 作者:顏擇雅
- 評分:3/5
透過以下連結購書,該平台將會給予我一定比例的回饋金,而您無需負擔任何費用。
☕~有興趣的話,歡迎參考我的出版小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