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歌:日本神戶兒童連續殺傷事件 |
「為什麼會發生?」應該是你我在拿起這本書時心中最想問的問題。《絕歌》以1997年的酒鬼薔薇聖鬥事件為界,前少年A自我剖析事件發生前遭遇的挫折與性衝動,以及事件發生後的悔悟心路歷程。本來預期會看到被同儕霸凌或遭受家暴的悲慘人生,才導致這場悲劇產生,但其實書中描述的卻是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就像我們平常會看到的那些一樣。
快感
《絕歌》 的前半部描述了前少年A的外婆與寵物狗的死亡接連帶給他失落感,轉而對死亡產生好奇心。從蛞蝓到貓咪,前少年A不斷地用小動物的身體來探索死亡這件事,隨著虐殺對象的體型越來越大,好奇心也跟著越來越歪斜,直到目標終於轉向了一直跟在身旁的少年。書裡並沒有描述父母或家庭成員是如何開導或協助他度過外婆死亡後這段時間的,也許他們根本就沒有好好坐下來討論過外婆的死亡。虐殺貓咪那段過於寫實生動,不免讓人感到陣陣嘔心。印象會這麼深刻的原因,我猜是因為這段經歷是前少年A人生中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形狀與溫度,貓咪的體溫與哀嚎聲給了他某種代入感,最後親自結束貓咪的生命。第一次戰勝了死亡的快感,也讓他在虐殺過程中產生了性衝動,虐殺的快感與性慾就這麼交錯融合了。
贖罪
後半部則是審判後的治療與贖罪之旅,坦白說有點流水帳,大抵描述出獄以後接受了哪些人的幫助,以及為了躲避媒體和認出自己的人的躲藏生活。觀察官、志工Y先生、職場上的前輩等受到了這些人的幫助,前少年A開始發現自己與現實中間隔著的那層薄膜消失了,感受到這世界的溫度,也開始省思自己14歲時奪走的那些生命是多麼的沉重,帶有日劇中常出現的說教感。沒有痛苦地長大
回到「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很可能的原因是保護過度,讓他從小沒有受過痛苦。根據書中描述,前少年A的家人或是獄中遇到的那些人,沒有一個責備過他,甚至在他的母親來會面時還曾說過:「病?什麼病?你很好啊!你就是個溫柔、怯弱的好孩子,媽現在還是這麼想。你怎麼不早一點跟媽說呢?如果你有煩惱的話,媽想盡了辦法都會幫你,你怎麼不早說呢?」p.146當然,也可能是作者在寫書時刻意忽略了罵他的人,只是我覺得母親這樣的態度實在是……太過聖母了,也許就是這樣的教育才造成前少年A對這世界沒有實感,需要靠傷害他人來確認自己是活著的。對,父母的愛可以超越一切,但當小孩犯錯時依然沒有罵他,要小孩怎麼認知自己做的是壞事呢?也難怪他不斷質疑自己是否活在虛構的世界,像個幽靈或透明人一樣。
他們都對我很親切。但他們的親切對我來講卻只是「屈辱」。我想要的是被憎恨、被痛罵、被傷害、被恐懼。可是他們那樣是怎樣?旁人的善意只是讓我心煩而已。我連別人的體貼都覺得很不愉快。p.34
人在成長時期骨骼會迅速發達,伴隨而來的是身體到處的「成長痛」。同樣地,心靈的成長也會伴隨著「心靈痛」嗎?但沒有「心靈痛」的成長,算得上真正的成長嗎?p.202坦白說,某種程度上我認為他是受害者,犯下這些慘絕人寰的案件則是為了確認自己還活著。很多人會選擇傷害自己來感受痛楚,而前少年A則是選擇傷害他人來試著感受痛楚。會有這些慘案,他的父母要負起很大的責任。
更生
要怎麼確認他已經治療成功,並且真心懺悔自己所犯下的罪,值得社會再給他一次重生的機會呢?書中沒有提到前少年A在少年院中有無吃藥,或接受任何心理治療,只提到遇到了哪些人,相較於出社會後的繁瑣敘述有所差異。再來就是性慾--所有動物天生帶有的慾望--的處理,書裡前半部份將事件的根源歸疚於宣洩方向錯誤的性衝動與外婆死亡時的失落感的偶然結合。若年少時會因為虐殺而帶來性衝動,那更生出獄後這種慾望就消失了嗎?我不太相信性慾就這麼不見了。這部份書中沒有任何著墨,我們無從得知前少年A長大後是靠A片幻想,亦或是用其他方式排解,也沒有提到性幻想的對象是否已經改變,這樣很難讓人認同他已被矯正成功,並有重新回到社會的能力。
再來就是他對志工Y太太的描述也和對淳君的描述有些矛盾。首先是淳君:
他完全地接納我。不管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他都會喜歡我。可是不曉得怎麼回事,我卻無法接受「自己被接受」這件事。我沒像那時候跑去祖母身邊一樣地衝過去抱緊淳君。我甚至開始厭惡這個汙穢、醜惡的自己獲得了接納的事實。p.127
我怕淳君。我厭惡在他身上映照出來的我自己。p.128可以說前少年A對於淳君是害怕的,害怕淳君會讓自己接觸到現實世界,暴露出真正的自己。但是當遇到Y太太,前少年A卻有不同的反應:
包括我的罪孽在內,Y太太把我當成了一個人來接納。接納我以及我的罪,靜靜地陪伴。那段時間的經驗,至今依然是我最寶貴的資產。p.208我猜要不是真的矯正成功,不然就是作者在描寫這段時沒有把對Y太太的恐懼,或是與憤怒連帶一同產生的性慾寫出來。無論他在少年院待了多少年,我還是不認為性慾可以不經過任何手術或藥物等物理手段,就這麼簡單地被轉換或消除。
出書的目的
我必須承認我一開始就是用有色眼鏡在看這本書的,因為出現了李茂生這個主流廢死派的代表人物,我對這個並沒有什麼好感。日本也好台灣也好,激進廢死派的作法和言論常讓社會難以接受,這讓我不禁懷疑前少年A出版這本書的目的不僅僅是想拿版稅,也許根本不是本人的意願,而是為了滿足這些廢死派的需求。(搜尋李茂生 吳敏誠)再來就是用字遣詞實在太優美了,美到不像是一個學歷只有國中的前少年犯寫得出來的,若說是翻譯修飾的關係那也修得太雅了點。書中後半說他在裡面讀了很多書籍,不過即便讀了上百本經典,沒有經過寫作練習很難把那些優美的文字運用自如,倒是能夠從一些幼稚的比喻中看出端倪。優美的用詞與粗俗的比喻相互矛盾,讓我的懷疑又更多了一些。
後記
回到最初的「為什麼」,就算看完《絕歌》,我們還是無從得知慘劇發生的確切原因,似乎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每件事都有關係,書中沒提到的其他事情也許更是關鍵,也許當版稅花完之後,前少年A會再出另一本書吧。最後我想用楊曙銘博士寫的推薦序中的一段來為這篇讀書心得做總結,因為我認為這是事件發生最主要的原因:
……他的原生家庭看似完整,然而,幼年期間多半與溺愛他的外婆相處,這種予取予求的單向索討,並不能取代幼童所需的社交刺激,以及透過人際互動所得到的社會經驗。在人際關係疏離的現代社會中,直升機父母所拿走的也許不僅是孩子受傷冒險的機會,過度的保護可能反而造成孩子無法正確理解社會互動所需的有來有往,也讓孩子無法發展完整的同理心。p.11
附註
在酒鬼薔薇聖斗事件的維基頁面中,有記者認為這是日本的升學壓力所導致,但在書中並沒有提到任何有關升學的事情。🌵書籍資訊
- 書名:絕歌:日本神戶兒童連續殺傷事件
- isbn:9789571366364
- 作者:前少年A
- 評分:3.5/5
透過以下連結購書,該平台將會給予我一定比例的回饋金,而您無需負擔任何費用。
- 紙本書
- Taaze讀冊:絕歌:日本神戶兒童連續殺傷事件
- 博客來:絕歌:日本神戶兒童連續殺傷事件
☕~有興趣的話,歡迎參考我的出版小說!
留言
張貼留言